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项目号召,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龙腾“壶”跃非遗传承实践团于7月6日至7月12日赴潮州市枫溪区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通过打造创意农产品包装和新媒介传播的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泥手拉壶新“兴”传播。
匠心不渝,百年传承
7月8日,实践团前往百年字号“源兴炳记”与第六代传承人吴晗哲老师探讨朱泥手拉壶传播现状和制作过程。吴老师表示:“近些年政府加大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保护力度与宣传力度,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主动了解非遗文化,朱泥手拉壶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朱泥手拉壶的制作,吴老师强调,制壶前后有6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有特定要求,尤其是拉壶身的程序,对匠人塑造手法的轻重快慢极为考究,甚至在烧制前都难以发现问题,也正是这样的高要求让朱泥壶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在亲身体验制壶流程后,实践团成员感叹道:“拉坯看似简单,但操作中对于壶壁厚薄、宽窄的把握都能体现出制壶匠人的细腻技术。”
图为吴晗哲老师制壶过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黄佳鑫/摄)
以道精艺,入韵朱泥
谢华,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老师致力于推动手拉朱泥壶的传播,源于自然、融会贯通是谢老师制壶工艺的最大特点。在制壶创作中,他常常引经据典,不断创新并丰富手拉壶的造型,从而推动手拉壶从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转换。
7月9日,实践团与谢华老师进行交流。谢老师对于传承和发展手拉壶技术有着自己的执着,他表示自己初期制壶是为了生存,后又渐渐的喜欢上这个行业,现如今是把制壶当成事业去做,对这门技术产生一种情怀和信仰。当谈到如何让年轻人更好的了解手拉壶并传承这门技艺时,谢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非遗走进校园”,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团采访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谢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李圳浩/摄)
为推动潮州手拉壶产业发展,谢老师打破家族式技艺传授的陈规,与广东省陶瓷学校合作开办手拉壶技艺班,向社会收徒授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谢老师出资修建的“明德园”便取名于此,明德园更是为潮州新一代制壶人提供了练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团队也有幸受邀参观明德园展品。近几年,谢华指导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已经遍布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明德园中,实践团成员有幸采访到一名艺术专业的新加坡留学生——尹澜,当毕业后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她想到了从小就喜爱的手拉壶工艺,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学习并传承朱泥手拉壶这门工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明德园与部分展品照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杨琳/摄)
云集响应,共促“兴”潮
实践团得到了当地群众,协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实践初期,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摄影协会老师前往潮州牌坊街,利用问卷调查当地群众对于手拉壶及其传播现状的看法,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助力了团队分析不同年龄阶层对手拉壶文化的感知程度。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也得到了潮州直升机基地的鼎力相助,团队成员得以在直升机上记录潮州之景。
潮州人民,协会与企业对实践团的热情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对于宣传潮州文化的自豪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与潮州直升机基地负责人合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林耿杰/摄)
对接团委,共商未来
为宣传潮州文化,使非遗文化能在新技术、新载体的助力下更优传播,潮州市枫溪区团委邀请实践团进行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就如何有效开展潮州非遗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交流。与会领导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潮州、了解潮州、留在潮州,共同助力潮州文化及第三产业发展,筑牢文化自信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团向当地领导介绍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就双方如何共同携手献言献策。
图为实践团受潮州枫溪区团委邀请参加座谈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林耿杰/摄)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龙腾“壶”跃非遗传承实践团围绕“法治+非遗”的主题,实地与传承人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朱泥手拉壶发展与保护的实际情况,并基于朱泥手拉壶历史、工艺的传承与延续,结合新文创与潮流设计理念,利用多元绘画和新媒介传播等形式将朱泥手拉壶图形化、趣味化,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人群,实践团致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为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新青年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部分文创作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曾雅雯/摄)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zeningx.com/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