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破解与鉴赏》作者交流(三)
读者:哦,听了有点上瘾。方老师,能不能再举个例子?
方:好,我说个过瘾的。不过很难消化。
读者:难啃的骨头?
方:是的,但里面的骨髓是红楼梦的精华,一定要啃。续作描写,黛玉死于宝玉、宝钗大婚当日,而一年后宝玉抛下宝钗出家。你们觉得这个结局如何?
读者:写得很感人。黛玉之死让我痛苦多日,宝钗的结局也让人深深同情。
方:我也认为写得非常出色。续作备受指责,但这个大结局却受到普遍认可。不过,这个结局与曹雪芹的预设却大相径庭!在文本中,曹公预设的黛玉并没有早死,小说临近结束她还活着。
读者:不会吧?方老师,没听说过。
方:是的,我也直到去年才彻底弄明白这预设,我也大为惊愕。而更为颠覆三观的是,曹公预设黛玉宝钗,最后都将有求于贾雨村!
读者:啊,这简直像天方夜谭!
方:确实难以置信。但曹公不是一处暗示,他从第1回就伏脉千里,到60回后越写越明白,他是总体系统、周密设计的。所以我不得不信。
读者:真的?您详细说说。
方:先说黛玉。第5回《终身误》写的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景况。“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为仙姝寂寞林。”请看“寂寞林”——黛玉并没有死,只不过活得很寂寞,令宝玉万分牵挂。《枉凝眉》展现的是临近小说结尾。其中“阆苑仙葩”指宝钗,“美玉无瑕”指黛玉。通行的注释有误。她们俩“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瞧,宝玉把黛玉宝钗并举,应该她俩都活着。但此时,三人已天各一方,相互思念。所以临近结束黛玉仍活着。
读者:听你这么一说,黛玉好像真的活着。
方:重审第5回的判词,会更明白。“玉带林中挂”并非指黛玉死了,而是说她与宝玉无缘。“两株枯木”也不等于死,常言枯木逢春。判词把黛玉宝钗合写,不会一个是死人,一个是活人。
读者:嗯,有点道理。
方:不仅如此。曹公还预设,黛玉嫁出了贾府。
读者:啊?!
方:63回抽花签,都是抽到者的谶语。黛玉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该句出自欧阳修《明妃曲》。汉朝皇帝为和睦匈奴,命王昭君嫁给单于。欧诗紧扣王昭君“远嫁单于国”,突出其“绝色天下无”却落得“飘泊”一生的结局。曹公明显是用昭君来暗寓林黛玉,已有黛玉将嫁出贾府的意思。
暗寓二,70回黛玉柳絮词说,柳絮被风吹离柳树而“漂泊”,谶言她被迫离开贾府。“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寓她与宝玉空恋一场。“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几乎就是欧阳修“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翻版。尤其“嫁与东风春不管”这“嫁”字,表明:黛玉是嫁出贾府的,此后贾府对她“不管”,她在外“淹留”余生。
暗寓三,黛玉自己也有预感。她后期的诗歌透露出她这层隐忧。64回《五美吟》不但咏史,更流露她对后事的深忧。须知,黛玉已经15岁左右,该婚嫁了。“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咏西施被用作政治工具而从吴国送去越国,她消失后,吴宫中的人即使想起她已是枉然。咏虞姬,随爱人项羽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饮剑何如楚帐中”,宁同爱人饮剑自尽。咏王昭君“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非但与前一回“莫怨东风当自嗟”呼应,更是感叹“古今同”,可见她的隐忧。咏绿珠,“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即使跳楼而死,但与石崇在阴间也可相慰。咏红拂慧眼识得英雄杨素,“岂得羁縻女丈夫”,红拂赫然与杨素私奔。综上,诗为心声,黛玉在思考自己命运的种种可能,她的思绪已经飞出贾府,而并不像续作描写的,眼睛只盯住贾母、王夫人等。她感觉自己前途不妙。
暗寓四,62回黛玉口吟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幅场景开阔的画,突出一只断足的大雁,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叫的人九回肠”。黛玉脱口而出的,不是眼前大观园内美好气象,而是野外受伤大雁的哀鸣。这是她忧虑心理的映射。
暗寓五,70回黛玉写了《桃花行》。此诗比从前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更其悲哀,连期望和怨愤都不再有,一片绝望,令宝玉看了眼泪直流。《桃花行》与柳絮词出现在同一回,表明黛玉自觉的忧虑,与不自知的谶语,高度统一。
读者:啊,太可怕了,这一切!
方: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现在说说宝钗。
宝钗63回抽得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此语出自唐朝罗隐《牡丹花》:“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前三联极写牡丹的美丽和高贵,尾联急转:“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韩令,韩弘,他因功入朝为中书令,当时长安盛行赏牡丹,他却把居所的牡丹全部砍掉,令美艳花朵遭“辜负”。曹公以此诗暗寓:年轻高雅的宝钗将像“秾华”的牡丹一样突遭不幸。
再看,花签注文,主人可命人作诗唱歌,宝钗笑道:“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唱了,大家侧耳倾听。但是,宝玉却完全走神!“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于宝钗。”宝玉很少这样扫众人兴致,这样失态。曹公这意味深长的一笔,暗示“任是无情也动人”似乎勾起宝玉对太虚幻境薄命司的模糊记忆,可能还联想到“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他感觉气氛不祥,便罕见的阻断了众人抽花签游戏。
可知,宝钗也将遭厄运。但是,70回宝钗的柳絮词又暗寓转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否暗示,宝钗将得到某种助力而改变命运?
读者:方老师,听不明白,宝钗怎么改变命运?
方:现在,回看曹公最重要的谶语,它至今未被人们识破。第1 回贾雨村吟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各种注解都说这是贾雨村期盼发达。我直到去年才弄明白,“玉”是指黛玉 ,“钗”指宝钗。“善价”,好心的贾雨村,古文 “賈”与“價”可通用,“價”指贾雨村,同样“时飞”是他的表字。两句暗寓黛玉宝钗都将有求于贾雨村。这应该是贾府被抄后的情形。这个谶语极重要,它颠覆了我们对黛玉宝钗结局、以至全书的认知;也透露曹公设计最后的大情节,是在贾府以外的天地展开,比续作所展现的舞台开阔得多。
这个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在我新书《红楼梦破解与鉴赏》中有详细论证和描述。
(待续)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zeningx.com/684.html